2009年6月12日 星期五

地理作業3 (組員B9742086.B9742087)

3.4focus.1~3
土壤是組成地球自然資本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關鍵
3.4focus.4
分解者會分解一些對植物有利的物質
3.4focus.5~6
O-落葉層:富含許多細菌、真菌、蚯蚓
A-表土層:是泥土的最高層,也是有最多的有機質跟微生物的地方,它富含許多細菌、真菌、蚯蚓
B-下土層:包含大多數土壤的無機物和岩石
C-母質層:位於一個母質層的基礎上、通常是岩床,它包含大多數土壤的無機物和岩石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地理作業2

2-1What is science?

科學是在尋找物種的本質,而這裡有些步驟是關於如何發現科學理論:
1.先確認問題
2.找出已知的訊息
3.求證問題
4.設計一個實驗來回答和收集資料
5.提出假說
6.作可能性的假說
7.測試與更加進一步的實驗觀察者的假說
8.接受或拒絕假說
所以,科學理論和法則是科學最重要的結果

2-2What is matter?

物質:
1.純物質:包含元素及化合物。
2.混和物:由多種不成比例的元素或化合物所組成。

2-3 How can matter change?

變化形式:
1.化變:分子內部的原子重組的變化。
2.物變:不涉及物質原子重組的變化。
3.核變:通過轉化其質量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會產生新的原子,其中又分為核分裂、核融合、核衰變。

2-4 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

能量:
1.動能:物質運動時所得到的能量。
2.電能:電以各種形式做功的能力。
3.位能:位子變化的能量。
4.電磁能:電、磁作用產生的能量。

2-5 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

方法:
1.減量:減少使用地球資源。
2.再用:重複使用資源。
3.回收:回收再利用。
4.控制人類的污染成長:減少人類對地球的破壞,使生態更容易達到平衡。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1-1 什麼是環境永續的社會?

我們的生活和經濟都是依靠地球上的自然資本(包含自然資源和回饋)和太陽資本來維持運作。其中太陽是我們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自然資本也必須依賴太陽的能源才能發展出永續的自然環境。
如何使我們的生活達到環境永續?藉著自然收入(如可再生資源,像是植物、動物及土壤)讓我們維持生活上的所需,而不會造成過度減少消耗自然資本,影響人與自然供給平衡。

1-2. 如何在環境永續上使社會經濟成長?

在提升我們的經濟同時必須考慮到環境的問題,要再兼顧環境和經濟雙取得平衡下發展,能夠使環境永續發展下的國家才有一定的基礎使經濟成長,在發展經濟下要考慮到自然成本的問題,例如對於環境的污染和回收再利用等等,所以每個國家應該先了解自己國家的自然成本接著評估,再開始經濟的建設,並以永續發展為優先出發。

1-3 如何使生態足跡影我們的地球?

人們科技不斷地進步,土地不斷地利用再利用,卻忘了地球只有一個,時間久了已經發展到很難收拾的地步,地層下陷、溫室效應、空氣污染、資源缺乏…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有待解決的,人們現在也致力於發展可以重複利用並且降低污染的新能源,因此如何在人們的生活與地求的資源取得平衡可不事件容易的事。

1-4什麼是污染? 我們對於污染能做些什麼?

污染(環境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雖然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造成腐蝕。
想想我們所做的作為是否會影響到環境,如果會,就要想出最好的方式以降低影響整個環境的方法,而且物質的循環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消耗的速率要儘可能的比再生的速率低,否則將會超支,造成地球的負擔。

1-5為什麼我們有環境問題?

環境污染的產生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當某種能造成污染的物質的濃度或其總量超過環境自淨的能力﹐就會產生危害。目前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是資源的浪費和不合理使用﹐使有用的資源變為廢物進入環境而造成危害。

1-6什麼是四種有系統的永續原則

1. 依靠太陽能:陽光提供能量溫暖星球,並支持植物行光合作用為我們和其他動物提供糧食。
2. 生命多樣性:在各種生命形式中,包括基因,存在生態系統,和自然的服務,這些提供方法產生了無數的生命,來適應整個地球歷史不斷變化的環境。
3. 人口控制︰有限的資源競爭,不同生活形式中,將限制他們的人口能增長多少。
4. 營養素循環: 自然界回收 植動物需要生存和在生產 的化學物質的過程。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地理作業(翻譯第四輪)

2.3.5
原文:
This law means there is no "away" as in "to throw away." Everything we think we have thrown away remains here with us in some form. We can reuse or recycle some materials and chemicals but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tter means we will always face the problem of what to do with some quantity of the wastes and pollutants we produce.
翻譯:
這條定律表明我們當時生存在這地球上所製造的污染物質已經揮之不去。我們認為這些汙染物質已經殘留在我們的生存空間。我們可循環或者在利用這些物質或化學製品,但是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表示,我們將永遠面臨這些由我們製造出來的問題。

2009年3月15日 星期日

地理作業(翻譯第三輪)

2.0.5
原文:
The first experiment measureed the amounts of water and dissolved plant nutrients that entered and left an undisturbed forested area . These baseline data showed that an undisturbed mature forest is very efficient at storing water and retaining chemical nutrients in its soils.
翻譯:
第一個實驗是要測量吸收前後一個未被改變的森林地區她的總水量和植物分解的養分,這些基線數據顯示一個未被干擾且成熟的森林在儲水和在它土地裡保留的化學營養物是非常有效率的。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地理作業week3

1.5.1.5
原文:
Poverty affects population growth. To many of the poor, having more children is a matter of survival. Their children help them gather fuel (mostly wood and animal dung), haul drinking water, and tend crops and livestock. The children also help care for them in their old age (which is their 40s or 50s in the poorest countries)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social security, health care and retirement funds.
翻譯:
貧困影響人口增長。對大多數窮人來說,有很多的小孩是個生存的問題。他們的小孩幫助他們收集燃料(主要是木頭和動物的糞便),拖運飲用水,並且照管莊稼和家畜。那些小孩也在他們老年的時候照顧他們(在一些貧困的國家,當大人在40歲~50歲的時候)因為他們沒有社會保險,健康保險和退休金。